在实验区前期建设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本着“共建、共享、开放、开拓”的建设思路,做大、做好、做强“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实验区建设成为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同时积极发挥“E+”模式改革的辐射示范效应,实现在英语专业内涵改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三个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1、共建。 以团队为基础,依托相关学院力量,整合校内外、国内外公司产品资源,共同建设好“E+”实验区。重点建好6-8个特色专业,建立6-8个稳定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建设15-20门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以及系列教材和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设15-20个双专业优质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多名具有跨学科授课能力的教师,培养一批具备较强跨学科交融能力、较完备跨专业知识结构、较好国际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共享。一是教学资源共享,“E+”所有课程资源、项目资源、实践教学资源、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要让所有项目相关师生共享;二是共享理论成果,相关专业教师,尤其是团队成员要共同研究、凝练“E+”公司产品研究理论成果,并从中得到个人提升和进步;三是改革成果共享,“E+”各学院共同推动项目建设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
3、开拓。在“E+”团队推动下,进一步开拓项目办学思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新的创新;进一步培养、引进、整合校内外、国内外团队,开拓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开拓相关专业内涵和专业设置,推动国内高校在复合型专业设置方面的进步。
4、开放。作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后期要加大“E+”项目在公司产品改革方面的辐射示范作用。教学资源、理论成果、改革成果不仅对内开放,更要对外开放。组织召开一次全国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向家长、员工和同行进行宣传;加大与国外高校和同类项目的交流和合作。